自 1990 年代以來,數字驅動的商業平台遍布全球,
例如Google、Amanzon、eBay、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電商崛起,
重塑不同行業的市場結構和競爭行為。
同時,它帶來了跨國、跨地區的商業模式,加速了全球經濟整合。
獲得青睞的商品往往不是制式的,而消費者也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者,
使用者體驗主導的創造型利潤正在迅速增加。
臺灣經濟在過去30年間歷經快速發展,
經濟活動從製造業為主的勞力密集型產業,
轉往服務業為主的知識密集型及高附加價值產業。
全球正在將數據轉化成經濟活力的同時,
臺灣的產業結構、企業思維、技術人才、政策方向,
是否足以讓我們做好準備進入賽局。
研究經濟活動是社會科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人類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進行生產、分配、消費等活動,
以及這些活動對於個人、組織、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
除了傳統經濟學理論之外,亦可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
分析勞工、雇主、企業、區域經濟以及全球經濟等面向,
而其中的資料數據更是這門學科不可缺少的論證基礎。
在國人消費能力提升的當下,咖啡飲品的經濟潛力值得期待,然而,臺灣發展咖啡文化的經驗不若歐美日等國豐富,仿效他國並不利於自身產業的發展與競爭力,因此,本研究從文化與消費行為觀點,探討咖啡文化在台灣的形成與發展、融入臺灣文化後的特色,以及臺灣咖啡族的消費行為。...More
行政院為刺激國內消費提振經濟,在2008年12月提出「中央政府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預算案」,消費券總預算為856.5億元。預估發放對象有2326萬人,從2008年1月18日開始每位國民可獲得3600元的消費券。由於以發放消費券作為提升景氣的政策工具,是我國財政政策的首例,因此有必要對於這項政策的經濟效果進行系統性評估,以瞭解發放消費券的整體經濟效益。...More
在整合品牌延伸理論與本土/全球品牌知覺架構上,從消費者知覺的角度探討「品牌在地性知覺」在本土品牌延伸至「外國產品類別」時的會是資產抑或負債?本研究先以實驗設計法證明「產品類別來源地效果(the category-origin effect)」確實存在。再進一步對台灣地區的消費者進行抽樣面訪調查,並透過結構方程模式(SEM)檢驗「品牌在地性知覺」的影響。...More
為了因應日益複雜的供應鏈配銷網路,以及面對外在環境(國際環保法規、政府立法政策、交易夥伴要求)的壓力下,促使企業必須將綠色環保概念整合於供應鏈管理系統中,進而推動與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系統。建構綠色供應鏈管理系統的關鍵績效指標,已被許多學者視為是重要研究議題。...More
隨著經濟活動、產業結構的變化,行銷觀念也由過去的生產導向至銷售導向,而發展至現階段的市場導向,再加上消費者意識抬頭,了解顧客需求為基礎的經營策略已逐漸成為企業行銷觀念的中心;企業不再單純銷售產品,還包括產品衍生出的服務,只有更體貼顧客的企劃,並重視顧客滿意度的提升,才能更有效的掌握消費者,成為企業的競爭力,以及永續經營的基礎。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乃在建立生活型態、台灣民眾對產業的滿意度,以及生活型態對產業滿意度之關係。...More
此計畫探討臺灣夜市的市場系統、政治經濟與文化意涵,以之比較20年前臺灣夜市的狀況,一方面呈現夜市20年來的變化,藉以重新檢視最常用來研究攤販經濟之「非正式部門」(informal sector)的理論對臺灣現象的意義;另一方面更從「身體感」的研究取向,探究隱含於道德經濟論述、攤販政策與消費意涵中之身體感受的文化面向,以呈現身體的面向於政治經濟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More
1965 | ||
1976 | ||
1976 | ||
1978 | ||
1978 | ||
1979 | ||
1980 | ||
1983 | ||
1984 | ||
1986 | ||
1987 | ||
1987 | ||
1987 | ||
1989 | ||
1989 | ||
1990 | ||
1990 | ||
1990 | ||
1991 | ||
1993 | ||
1993 | ||
1995 | ||
1995 | ||
1996 | ||
1996 | ||
1996 | ||
1998 | ||
1999 | ||
1999 | ||
1999 | ||
2000 | ||
2000 | ||
2001 | ||
2001 | ||
2001 | ||
2002 | ||
2002 | ||
2003 | ||
2003 | ||
2003 | ||
2004 | ||
2005 | ||
2006 | ||
2006 | ||
2006 | ||
2007 | ||
2007 | ||
2007 | ||
2007 | ||
2008 | ||
2008 | ||
2008 | ||
2009 | ||
2009 | ||
2009 | ||
2009 | ||
2009 | ||
2011 | ||
2011 | ||
2011 | ||
2011 | ||
2011 | ||
2012 | ||
2013 | ||
2013 | ||
2013 | ||
2014 | ||
2014 | ||
2014 | ||
2014 | ||
2014 | ||
2014 | ||
2014 | ||
2015 | ||
2017 | ||
2018 | ||
2019 | ||
2019 | ||
2021 | ||
More | 在SRDA搜尋「經濟活動」 |
平台興起視為“數字革命”的標誌性事件之一。它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也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通過降低查詢成本、低複製和驗證成本來提高交易頻率和效率,使應用程序提供商能夠快速為大量客戶提供服務,並具有互操作性。對於平台經濟的研究,多從雙邊市場的角度出發。...<文章尚未上架,敬請期待>
經濟學家 B. Joseph Pine II 和 James H. Gilmore 在 1998 年的一篇文章中創造了“體驗經濟”一詞,提到下一代消費者(千禧世代)更喜歡引人入勝的體驗而不是產品。將體驗經濟視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與服務經濟之後的下一個前景。...<文章尚未上架,敬請期待>
自1900年以來,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口數量翻了3倍多,世界經濟增長了20倍,化石燃料消耗量也增長了30倍;其中5分之4的增長發生在 1950 年之後。這種發展帶來的人類福利收益令人嘆為觀止,但是,產生這些收益的發展過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惡化地球環境並耗盡其基本生態資本。在 1972 年舉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各國政府開始認識到這個情況正在威脅地球,有什麼方法可以滿足生活在地球50億人的需求和願望?...<文章尚未上架,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