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華人家庭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性,「家庭動態調查」(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簡稱PSFD)於1998年在中央研究院朱敬一院士的整合下,集結了心理、社會、經濟等領域的學者參與規劃。以全臺灣(不含離島地區)為範圍的主樣本首次面訪調查於1999年進行,並於2000年、2003年、2009年、2016年分別擴增不同出生年次的主樣本,並針對完成首波問卷的主樣本進行後續追蹤訪問。為建立多代資料,於2000年將訪問對象擴展到主樣本年滿16-24歲的子女,並於其後的子女樣本調查中,將年屆16歲的子女納入問卷資料蒐集對象。藉由主樣本、子女樣本的定期追蹤訪問,可建構追蹤調查資料(panel data)。
臺灣主樣本的首波調查,是以戶籍資料為抽樣清冊,採用分層多階段 PPS (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抽樣法抽出合格樣本。固定放置於每波問卷的核心題組(core modules)包括人口特質、教育情況、工作情況、婚姻狀態、配偶資料、父母∕配偶父母資料、子女資料、居住安排、家庭決策與支出等。歷次加掛題組(supplemental modules)則有語言使用、宗教信仰、生命史、教育歷程、非正式教育進修、性別角色態度、家庭價值與態度、家庭收支管理、親友網絡、社會信任與網絡、風險態度、分產行為等。至於子女樣本問卷,在滿25歲以前,因多處於在學階段,以求學情況為主;滿25歲時,採用主樣本首波問卷;其後則採主樣本追蹤問卷,隨同主樣本進行追蹤訪問。目前已釋出1999-2018年的所有調查資料。
中國大陸的調查訪問,則是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合作,以臺灣前三群主樣本的出生年次作為樣本架構,並以臺灣問卷為藍本,選定上海、福建、浙江三個省市,於2004年完成首次調查,並分別於2006年、2011年、2013年、2017年、2019年進行五次追蹤訪問。其中,2004年及2006年資料已透過SRDA釋出(點選年度可前往資料頁面);2011年、2013年調查資料,則請逕洽計畫小組(點選年度可瀏覽問卷)。
「家庭動態調查」過去曾使用「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家庭動態資料庫」等名稱,而釋出的問卷資料名稱則採用「家庭動態資料庫的建立:第X年計畫 (問卷代號)」。為了方便各界識別與引用,中文名稱正名為「家庭動態調查」,英文名稱仍維持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縮寫為PSFD。至於釋出的各期問卷資料,除了調查名稱的修正外,也將名稱中的「第X年計畫」改以「西元調查年份」附帶「樣本類別」的方式標示。例如,1999年主樣本首波問卷資料檔的名稱,會由過往的「家庭動態資料庫的建立:第1年計畫(RI1999)」,更新為「家庭動態調查:1999新抽樣本(RI1999)」。對SRDA已釋出的資料,將依循前述原則,隨著資料更新而逐步調整。
調查方式若是混合模式,顯示順序為:面訪、電訪、網路、其他。詳細的調查方式說明請參見各資料集詳細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