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研究
探索議題下的資料
Data Science Is Changing the World for the Better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為何失靈

內政部2010年曾經舉辦過一個百萬生育標語競賽,
奪得首獎的投稿者可以獲得一百萬元獎金。從第一名至第五名得獎金句分別是:
「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
「幸福很簡單,寶貝一,二,三!!」、
「『孩』好,有你」、
「生個寶貝,幸福加倍!」、
「人生要美好,養兒育女不可少」。
經過十多年來的驗證,如果生孩子能夠用標語解決,臺灣就不會有少子化的問題了。

臺灣目前已名列全球低生育率的國家,
按內政部所公布的數據:2021年總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只有0.98,
遠低於美國的1.66。表示以平均數來看,每位臺灣育齡婦女所生育的嬰兒數,連1人也不到。
然而,除了臺灣之外,全球前十大經濟體國家的生育率皆低於低於人口替換水準2.1,
可見人口萎縮已成全球研究議題。

SRDA Collections


大型研究計畫

數據資料集

問卷變項

家庭研究

僅管儒家思想深深影響了華人社會家庭,
但是經歷了工業化、都市化和西化的過程之後,導致台灣家庭生活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傳統與現代價值觀交互影響作用,家庭研究探討了在家庭中的性別角色、教育、婚姻、休閒、宗教、育兒、生活安排、代間、孝道、消費行為以及親屬互動等重要研究議題。

現今有更多改變層層堆疊發生,衝擊了既有的家庭結構及價值觀,
生育率下降、離婚率上升、預期壽命延長、晚婚晚生、不婚不生、同性家庭...,
因為不同世代價值而產生多元家庭結構,家庭研究資料的蒐集方向也需要適時調整,才能更好地理解與處理台灣現今家庭所面對的各項議題。

資料誕生的地方
政府與學術研究機構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台灣地區家庭與生育調查研究
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行政院主計總處

家庭收支調查
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
戶口及住宅普查
農林漁牧業普查
時間運用調查
青少年狀況調查
國民生活型態與倫理調查
社會發展趨勢調查
中高齡工作歷程調查
主力農家經營概況調查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人力運用擬-追蹤調查資料庫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
熱浪衝擊下的因應能力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台灣選舉調查資料
台灣世界價值觀調查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台灣社會意向調查
青少年藥物濫用之起因
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
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數位台灣計畫
中國效應調查研究
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分項一:人口、社會與經濟調查計畫

內政部

國民生活狀況意向調查
臺灣地區都市原住民生活狀況調查

衛生福利部

臺閩地區低收入戶生活狀況調查
臺閩地區兒童生活狀況調查
臺閩地區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
臺閩地區少年身心狀況調查
臺閩地區單親家庭狀況調查

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住民族就業狀況調查
原住民族經濟狀況調查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華人家庭研究計畫

家庭動態調查

內政部移民署

新住民生活需求調查

數位發展部

數位發展調查
勞工數位機會調查
農林漁牧數位機會調查
原住民數位落差調查
學生數位能力與數位學習機會調查
中高齡民眾資訊需求調查
持有手機民眾數位機會調查
偏遠鄉鎮數位應用調查

客家委員會

臺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
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台灣基因體意向調查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跨年資料串連

勞動部

部分工時勞工就業實況調查
僱用管理就業平等概況調查
工作場所就業平等概況調查
移工管理及運用調查
外籍勞工工作及生活關懷調查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調查資料

國家發展委員會

身心障礙者數位發展現況與需求調查
新住民數位發展現況與需求調查

內政部營建署

住宅需求動向調查

中原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教育部

成人教育調查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後續調查

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臺灣法律與社會變遷調查

內政部入出國移民署

新移民家庭子女學習表現與因應對策調查

電子治理研究中心

數位國情調查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博士就業調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暨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

探索SRDA資料集

配偶罹癌與雙人調適之研究:以口腔癌和乳癌為例

配偶罹癌與雙人調適之研究:以口腔癌和乳癌為例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 林東龍

罹患癌症不僅對患者造成嚴重衝擊,患者配偶也經常經驗相類似的壓力反應,如憂鬱、無望感、焦慮、害怕,以及不確定性等,並形成「我們生病」情形。夫妻如何能從失去信心、絕望和害怕等負面經驗中,轉變成彼此相互支持、形成同盟共同對抗癌症的正向反應,是本研究關注重點。本研究以男性口腔癌和女性乳癌患者及配偶為研究對象,共成功完成181對夫妻問卷,口腔癌91對、乳癌90對。研究中發現對於自身或配偶壓力的回應方式可能存在不同文化差異,如相對較少夫妻以「我們尋求共同宗教信仰的協助」此正向方式回應壓力,也相對較多夫妻以「我保護配偶遠離所有煩惱的事」此負向、過度保護方式回應壓力。另一方面,也存在性別角色和不同癌症間的差異,如口腔癌配偶相對先生而言,給予較多過度保護的反應方式;乳癌患者回應配偶方式比口腔癌患者更正向。...More

當監護遇到家暴:未成年子女監護判決的影響因子

當監護遇到家暴:未成年子女監護判決的影響因子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 沈瓊桃

研究採質量整合設計,以焦點團體和問卷調查分別收集質性和量化資料。研究結果顯示,社會工作人員認為在訪視、形成評估報告時最重要的指標前五名分別為父母親職能力(72.8%)、對子女有無危害身心健康之言行(64.1%)、親子互動關係(51.5%)、對子女有無照顧不當或疏忽(45.6%)、子女受監護意願(43.7%)。社會工作人員與法官在考量親權歸屬時,重點似乎有所不同。法官似乎更重視子女的意願、年齡與主要照顧者原則。另外,當監護案件有家暴紀錄時,絕大部分的法官與社工皆會做細緻的評估與綜合的考量,並不會直接推定加害人不利行使親權。...More

權與角力:夫妻間之權力與互動歷程探討

權與角力:夫妻間之權力與互動歷程探討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周玉慧

由過去研究可知,有關夫妻權力模式的探討主要聚焦於決策模式及其解釋,實徵資料甚少,僅有少數以質化研究的方式呈現。本計畫從權力的來源基礎作為觀察夫妻互動與互動後果的起始點,採取多元多層面的權力基礎,以配偶知覺感受評估的角度來檢視夫妻在婚姻關係中擁有的權力。研究結果顯示,就丈夫而言,婚姻態度中的父系制度與傳統性別角色因不同的權力來源類型而有顯著差異,就妻子而言,婚姻態度中僅家庭規則差異不同的權力來源類型而有顯著差異。整體而言,「雙多元型」夫妻的態度、互動、行為及婚姻評價均最為良好,「夫多元型」夫妻或「妻多元型」夫妻居中,而「雙強制型」夫妻相對較差。可見,夫妻關係確實因其權力來源類型而大為不同。...More

新移民母親親職效能感、配偶及公婆共親職與學齡子女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新移民母親親職效能感、配偶及公婆共親職與學齡子女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 吳瓊洳

為了瞭解東南亞新住民母親知覺自我親職效能感、配偶與公婆共親職情形及其對學齡子女生活適應關係,本研究以雲林縣、嘉義縣及台南市三縣市為研究範圍,問卷調查抽取新住民母親子女之母親,其配偶健在且同住在一起者為對象,共計發出 800份親子配對樣本,有效回收問卷為517份,有效問卷之回收率為 64.6%。研究結果發現:新住民母親親職效能感普遍尚佳,但不同背景變項之新住民母親之親職效能感有差異。其中,家有國小男童之新住民母親之親職效能感比起家有女童之新住民母親親職效能感較佳;在國籍方面,印尼籍新住民母親之親職效能感比中國籍親職效能感好,而越南籍之新住民母親親職效能感則比印尼籍新住民母親更佳;在年齡方面,36-40 歲的新住民母親其親職效能感比 26-30 歲的新住民母親更好...。...More

SRDA大型資料系列家庭研究

長期追蹤計畫跨國調查多年專題計畫政府資料

1965

台灣地區家庭與生育調查研究

1976

家庭收支調查

1979

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

1980

戶口及住宅普查

1980

農林漁牧業普查

1980

人力運用擬-追蹤調查資料庫

1983

台灣選舉調查資料

1984

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1987

時間運用調查

1989

國民生活狀況意向調查

1989

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1990

臺閩地區低收入戶生活狀況調查

1990

青少年狀況調查

1990

台灣社會意向調查

1991

國民生活型態與倫理調查

1991

臺閩地區兒童生活狀況調查

1993

臺閩地區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

1993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

1995

臺灣地區都市原住民生活狀況調查

1995

台灣世界價值觀調查

1996

青少年藥物濫用之起因

1998

社會發展趨勢調查

1999

臺閩地區少年身心狀況調查

1999

原住民族就業狀況調查

1999

家庭動態調查

2000

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

2001

臺閩地區單親家庭狀況調查

2001

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2002

原住民族經濟狀況調查

2002

熱浪衝擊下的因應能力

2003

新住民生活需求調查

2003

數位發展調查

2003

臺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

2003

台灣基因體意向調查

2004

勞工數位機會調查

2004

部分工時勞工就業實況調查

2004

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

2004

數位台灣計畫

2004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調查資料

2005

身心障礙者數位發展現況與需求調查

2005

農林漁牧數位機會調查

2005

僱用管理就業平等概況調查

2006

住宅需求動向調查

2006

原住民數位落差調查

2006

學生數位能力與數位學習機會調查

2007

中高齡民眾資訊需求調查

2007

工作場所就業平等概況調查

2008

中高齡工作歷程調查

2008

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2009

成人教育調查

2009

「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後續調查

2009

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

2009

臺灣法律與社會變遷調查

2011

持有手機民眾數位機會調查

2011

新住民數位發展現況與需求調查

2011

移工管理及運用調查

2011

中國效應調查研究

2011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跨年資料串連

2012

新移民家庭子女學習表現與因應對策調查

2013

主力農家經營概況調查

2013

數位國情調查

2014

外籍勞工工作及生活關懷調查

2014

博士就業調查

2016

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

2019

偏遠鄉鎮數位應用調查

2019

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分項一:人口、社會與經濟調查計畫

More

在SRDA搜尋「家庭研究」

新興研究議題

晚婚或不婚 Later Marriages or Non-Marriage

晚婚或不婚 Later Marriages or Non-Marriage

內政部公布的數據,2020年臺灣地區的初婚年齡平均數,女生30.4歲、男生32.3歲,在亞洲地區僅晚於南韓(女生31.1歲、男生33.4歲);相較於2000年時,臺灣女性的初婚年齡僅是26.1歲、男生30.3歲,結婚年齡往後推遲的現象十分明顯。
然而,看似個人行為的婚姻選擇,同時也受到伴侶特質、家庭背景和與社會文化脈絡的影響。社會學者提出許多理論來分析一對情侶是否踏進婚姻的相關因素。過了適婚年齡的男女,在同齡層中找不到合適的對象,也有可能會轉向選擇其他年齡層,例如老少配,相關研究稱之為年齡異婚(Age-heterogamous marriages);最後也可能因找不到合適對象而無法結婚。
「晚婚」和「不婚」常被人口統計視為同一類型,因為這兩者在跨國比較研究中高度相關...。...<文章尚未上架,敬請期待>

跨境婚姻 Cross-border Marriages

跨境婚姻 Cross-border Marriages

過去十年,亞洲內部跨境婚姻移民流動迅速增加,特別是東南亞和東亞之間。
在日本,跨國婚姻數量自20世紀以來一直穩步增長,從1965年的0.43%上升到2005年的5.77%,其中,中國和菲律賓女性配偶位居榜首。
在韓國,2017年開始呈現增長趨勢,該年結婚對數約25.8萬對,其中跨國婚姻就佔了9.2%。
臺灣是亞洲地區跨國婚姻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2019年跨國婚姻佔當時臺灣所有結婚對數的15.8%,早期自中國的配偶人數最多,自2017年開始,東南亞籍首次超過中國,根據內政部統計2018年的結婚對數,在外籍配偶中以來自東南亞地區占比最高,共計42.45%(越南人最多、印尼人次之),超越中國配偶的33.7%。
他們大多是女性,除了生育後代的家庭責任之外,還必須面對家庭經濟、文化適應等問題。...<文章尚未上架,敬請期待>

低生育率 Low Fertility

低生育率 Low Fertility

大多數工業化國家都面臨了低生育率的問題,這也是人口學研究中的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它會對人口結構產生系統性的影響,包括少子化、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醫療系統負擔過重等問題。
經濟不確定性(Economic Uncertainty)是最近開始出現在生育率的動態研究中,研究核心是「家庭可支配收入」多寡影響生育率。
在投入勞動市場(賺錢)、與育兒活動(燒錢)之間,還同時存在與時間競逐的排擠效應(職場父母1天只有24小時)。
若年青一代想要在臺灣社會中過著符合一般水準的生活(有房、有車、有休閒),生育/育兒這件事會不會因此被犧牲?...<文章尚未上架,敬請期待>

引用資料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115201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Tel: 886-2-27871829
Email: srda@gate.sinica.edu.tw
Copyright © 2024 Survey Research Data Archive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我知道」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