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對兒童及少年的影響,除了因物質條件上的缺乏,導致的營養不良、生理發育遲緩外,就社會排除的觀點而言,貧窮會使兒童及少年的教育機會受到剝奪、缺乏社會參與,而導致其不易累積人力資本。從貧窮文化論與社會學習理論探討貧窮,貧窮次文化所蘊含的「價值」、「態度」、與「行為模式」可能透過家庭機制傳達給陷於貧窮的兒童及少年。兒童少年時期陷於貧窮問題的個人,如未獲得教育、就業、家庭支持…等服務,則家庭的貧窮容易代代循環,不易脫貧。
台灣因應社會文化的變遷,不斷地調整對貧窮問題的處理與解讀,然而台灣對貧窮問題的解讀與服務措施的設計概念,仍多是源自歐美文化,缺乏以本土經驗為基礎的福利服務措施規劃。檢視國內貧窮研究所呈現的樣貌多為橫斷性的調查,或針對政府主計處的統計數據資料進行貧窮議題的次級分析。在眾多的貧窮議題研究中,缺乏縱貫性的長期追蹤研究,所得資料無法從多元的面向探討貧窮對兒童及少年發展的影響。透過長期追蹤調查,將可以進一步探討家庭的貧窮動態,了解兒少在成長階段中的生活樣貌與身心發展狀況。
家扶基金會自2008年6月開始進行籌備工作,在計畫執行的第一個年度,首要感謝「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第23屆點燃生命之火」在資料庫草創期的贊助,讓計畫得以順利開始,讓弱勢族群能夠獲得更多的支持與協助。我們希望透過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的建立,獲取系統化的資料,讓關心兒童少年貧窮問題的研究者、實務工作者、學者…等可從長期追蹤資料中,透析貧窮問題、過去的福利措施,以利社會政策與福利服務發展趨勢的研究與評估,藉由實務與學術的應用,將為弱勢兒少及家庭帶來更適切的服務。此資料庫之建立,將成為台灣第一個系統性收集貧窮資訊的資料庫。
資料使用規範(109.08.26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