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未來就業報告》指出,
經濟、健康和地緣政治趨勢為 2023 年全球勞動力市場帶來影響,
在個人方面,僅受過基礎教育的工人和女性面臨較低的就業水準。
同時,由於持續的生活成本危機,實際工資正在下降。
這個調查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 27 個產業集群和 45 個經濟體的 803 家公司的觀點,
受訪單位認為地緣政治分歧加劇和COVID-19持續影響,導致勞動力市場混亂。
大數據分析、氣候變遷和環境管理技術、以及加密和網路安全等,
預計將成為未來就業成長的最大推動力。
綠色轉型、技術變革、供應鏈轉型和注重消費者偏好等趨勢,
都在催生跨行業和跨地區的新就業需求。
相當高比例的公司預測其組織中的工作職缺將被取代。
過去五年來,工業機器人密度幾乎翻了一倍,
達到平均每10,000名工人 vs. 126 台機器人。
就機器人對就業的影響而言,報告中預期60%從事消費品生產、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公司,
其相關工作崗位將被機器人取代。
就業報告預測未來五年將創造6,900萬個職缺,
但同時也將摧毀8,300萬個職缺,
按目前的變化速度將會有1,400萬個職缺消失。
接受調查的全球企業預計就業職缺增長或下降的情況(按其現有勞動力的比例計算),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專家位居快速增長職缺的榜首;
其次是永續發展專家、商業智慧分析師和資訊安全分析師。
增長快速的大多數都是與技術相關的職位。
而快速下降的職位是文書人員或秘書職位,
其中銀行出納人員、郵政服務職員、收銀員、票務職員以及資料輸入員預期下降最快。。
新型態的就業類型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在勞動力市場結構快速重組和改變的情況下,
勞工就業安全、職涯發展、健康、培訓、薪資與福利等,
有關於勞工權益保護等方面的相關研究資料收集,
也必須與時俱進,持續發掘新的社會問題並謀求解決方法。
新制實施迄今,台灣社會經歷了相當多的內外在變化,在過程中勞退新制變得更制度化,所產生的影響層面變深且廣。基於關切勞退新制對勞資雙方的影響、新制發揮影響力所依循的社會過程,以及制度、企業、勞工之間的互動情況,本案擬採取多種的研究設計來蒐集相關資料,並利用多元研究方法進行分析,藉此探討勞退制度大變革在學術上與政策上的重要意涵。研究主要目的有二:一、探討結構同形性運作、企業與制度互動,以及勞方與資方互動等讓勞退新制發揮影響力的社會過程及其影響。二、透過不同於既存文獻的資料與實證方法來研究勞退新制的影響。...More
造成失業問題惡化的原因,除了經濟不景氣造成勞動需求減少之外,工作能力不合通常是形成結構性失業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自由化、全球化的衝擊下,我國產業結構已明顯朝向高技術密集的資訊科技業與金融服務業發展,傳統低技術層次之勞工密集產業,則因無法與高科技競爭而逐漸萎縮。由於這二類產業所使用的工作技能差異很大,故後一類產業所釋放出來的勞動力很難順利移轉到前一類產業就業,即形成結構性失業,因此低教育程度、低技術性的中高齡失業者在就業市場上更趨於弱勢,能力不足往往是中高齡失業者再就業面臨的主要困難因素。因此,本研究針對關廠歇業中高齡離職者與產業機構人力資源部門主管進行研究,以瞭解國內各產業單位對新進員工所重視的工作能力種類、分析中高齡失業者所具備的再就業能力狀況,期能建構出具體可行的中高齡失業者再就業能力需求指標。...More
隨著高齡化社會中可能面對的勞動力短缺的壓力,高齡者將在勞動市場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計畫在於探討台灣勞動者從工作到退休的時機與路徑,以及與生活滿意度的關係。研究分析台灣的調查資料發現,在完全退休前的橋樑就業對高齡者之生活福祉的影響,需要考量職業生涯地位的社經條件與勞動環境的差異。另一方面,根據台中市的資料,高齡者退休的工作對於身心健康不如其他國家的情況,但是,與文化有所連結的活動,對於高齡者的身心有所助益。...More
由於勞動供給與需求的變化,所謂的就業摩擦出現更嚴重的狀況,因此在核心職位上人才缺乏,但在非核心職位上卻供過於求,導致非核心職位員工薪資議價空間減少,連同福利及就業保障都受到影響。而企業為了在競爭的環境中獲得更高的利潤模式,因此也透過人員派遣為企業帶來新的分工模式。近幾年我國從事勞動派遣工作有增加之趨勢,例如 2010 年 2 月底工業及服務業總僱用人數較上年同月增加 9.3 萬人,其中人力派遣業即貢獻了 1.8 萬人。不僅如此,公部門在人事經費緊縮及員額編制受限情況下,更是大幅使用勞動派遣人力。本計畫目的是蒐集台灣人力派遣現況,並蒐集員工的職涯發展及工作態度,特別是有關派遣員工對於「派遣工作」的認知與接受程度,與其工作積極態度及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的關係;並對要派企業之派遣人員人力資源管理措施,與派遣公司之派遣員工管理措施進行調查,透過長期資料蒐集,建構完整的勞動派遣就業型態發展資料庫,提供產業及學術界完整之資料,以為分析、追蹤、決策、及立法之基礎。...More
1965 | ||
1976 | ||
1978 | ||
1978 | ||
1979 | ||
1979 | ||
1980 | ||
1980 | ||
1980 | ||
1983 | ||
1984 | ||
1986 | ||
1987 | ||
1987 | ||
1987 | ||
1989 | ||
1989 | ||
1990 | ||
1990 | ||
1990 | ||
1991 | ||
1995 | ||
1995 | ||
1996 | ||
1996 | ||
1996 | ||
1998 | ||
1998 | ||
1999 | ||
1999 | ||
2000 | ||
2001 | ||
2002 | ||
2002 | ||
2003 | ||
2003 | ||
2003 | ||
2004 | ||
2004 | ||
2004 | ||
2004 | ||
2005 | ||
2006 | ||
2007 | ||
2008 | ||
2008 | ||
2008 | ||
2008 | ||
2009 | ||
2009 | ||
2011 | ||
2011 | ||
2011 | ||
2013 | ||
2014 | ||
2014 | ||
2014 | ||
2014 | ||
2014 | ||
2015 | ||
2015 | ||
2015 | ||
2016 | ||
2019 | ||
More | 在SRDA搜尋「勞工就業」 |
根據主計總處2021年公佈數據,台灣813萬名受僱員工的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50.6萬元(平均每月約4.2萬元),相較於101年的年薪中位數是44.2萬元,成長了14.5%;若依薪資高低將受僱員工人數平均分為10組,第1組為29.9萬元(亦即約10%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低於29.9萬元,其中包含部分工時員工),有68.31%受僱員工全年收入未達平均總薪資67萬的水準,比例創下歷年新高,代表555萬人落在平均數之下。然而,薪資有兩種,上述的薪資皆稱為「名目薪資」,真正能反應消費力的是「實質薪資」,實質薪資=名目薪資÷物價,對照台灣目前的物價水準,2021年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是103.64,2022 年4月的CPI是107.14,這一年的通貨膨脹率就是3.39%((107.4-103.88)/103.88);依主計總處統計,2021年、2022年實質經常性薪資衰退幅度依序是-0.04%、-0.15%,表示實質薪資追不上物價漲幅。2018年中低收入家庭生活狀況調查資料分析發現,在台灣,約有70%的人有全職工作、但家庭可支配所得低於貧窮線,這些工作貧窮者(Working Poor)的特徵是“工時長、工資低”,年齡介於26歲至45歲、高中學歷、從事技術或服務人員...。...<文章尚未上架,敬請期待>
世界銀行2020年進行的一項模擬研究顯示,對於那些依賴貿易和旅遊業的國家,疫情造成這些國家生產總值(GDP)的嚴重損失。但是新冠危機也讓“自動化”對於“重塑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更加明顯:遠端工作、城市去密集化、大企業就業集中、以及普遍自由化(Autor,D.,& Reynolds,E.,2020)。雖然這些變化長期來看是帶來效率和效益,但是在短、中期卻會加劇“經濟最不穩定的工作者”在勞動市場的困境,尤其是發生在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但仍維持低薪的「個人服務業」。全球在疫情過後皆出現部分產業缺工的現象,根據主計總處111年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結果,台灣8月份工業及服務業總職缺數23萬個,其中缺工數上升的職業別包括:「住宿及餐飲業」(職缺數2.1萬個,年增1.4千個);「金融及保險業」(職缺數9.7千個,年增1.9千個);「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職缺數2.6千個,增加1.2千個);然而同期受僱員工薪資調查卻也顯示,「住宿及餐飲業」的平均薪資只有35290元,遠低於整體平均薪資53111元。...<文章尚未上架,敬請期待>
根據勞保局2023年的精算報告,勞保潛藏債務為新台幣11.05兆元,勞保恐將於2028年破產。要如何穩住勞保不要倒,「繳多、領少、晚退」是所有現職勞工們(加上仍在學的下一代勞工)未來會面臨到的不利境況。說好的勞保改革遲遲未有共識,「少子化」讓未來承擔鉅額債務的年青世代人口越來越少、「高齡化」讓年領勞保的退休人口越來越多,世代間的不平等加劇。研究顯示,以勞保年金的折現率、月投保薪資、年金給付率、計算倍數和費率五項來計算,老年世代在勞保年金領取總金額占繳交總金額是3倍,而年輕世代只有1.5倍。社會保險對於高所得者補貼高於低所得者,使高所得者老年世代和低所得年輕世代存在雙重世代差距。...<文章尚未上架,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