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目前台灣的青少年世代,在人際和諧與忍讓的價值觀上,和他們的父母是否存有明顯的代間差異,同時探討這些價值觀對於人們評價各種人際 衝突情境,會有多大的影響。研究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針對一千多名國中一、二年級的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父親或母親),調查他們對於相關價值觀的重視程 度,旨在比較兩代之間的差異。第二階段的研究則針對上述第二個目的,從第一階段的受訪群中徵求自願者參與三次的後續活動,每一次活動都請參與者針對一些人 際衝突事例,評判故事主角的行為(包括贊同度及各種正負面語意判斷),並進行親子對談,最後並檢驗這些活動是否有益於促進親子間的相互瞭解或是具有改變價 值觀或人際自信的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世代間雖有一些差異,但並不那麼明顯絕對。年輕一代比起他們的父母,的確比較不那麼排斥人際衝突,也比較重視自我伸張的價值觀,但價值觀差異 僅指相對重視程度而言(如果用原始分數來看,年長的一代對於各種價值的重視程度都比年輕一代高)。兩代之間對於各種人際衝突的評價也有相當多的差異,但兩 代做衝突判斷時的潛在語意向度其實相當的相似,用來區別不同衝突情境的主要向度同樣是「人情考量」和「現實理性」。價值觀和各種人際衝突事例判斷之間都只 有零散而微弱的相關。價值觀加上其他相關變數(包括:關於爭執或退讓的信念、對傳統人情運作的接受程度、以及人們對於社會現狀的認知等因素)共同來預測衝 突評價時,預測能力仍然相當有限,而且預測模式並不穩定,很多情況預測力根本不顯著,對於各種不同的人際衝突情境,能具有顯著預測力的變數也並不一致,不 過相對而言,價值觀對父母群體似乎具有比較穩定而重要的意義。整體來說,兩代在觀念上確實有一些差異,新世代似乎是不斷但相當緩慢的走向個人主義價值觀, 也越來越傾向於主張「人際和諧雖然重要,但未必要用退讓或委曲求全的手段」。 受訪者對於參與第二階段的親子討論活動普遍有正面的回饋,認為這樣的討論對自身有益,也有助於親子的相互了解,其中父母們的反應又比青少年更正面。這一系 列活動並沒有造成任何一方價值觀的顯著改變,但對於青少年的人際自信卻有一些影響--部分青少年的人際自信有些微降低的現象。研究者原本猜測青少年在與父 母分享討論人際難題之後,可能會因為曾經深入思考因應之道而變得較有自信,但結果卻似乎剛好相反,顯示這樣的活動目前只能做到讓他們察覺做人的難處,卻並 未能協助他們找到適當的因應或解決的方法。
提供單位: |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所) |
計畫主持人: | 羅國英 |
研究主題: | 教育研究 兒童與青少年 家庭研究 |
計畫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計畫執行期間: | 2001年8月1日 ~ 2002年7月31日 |
調查執行期間: | 2001年12月1日 ~ 2002年5月31日 |
母體定義: | 國中一、二年級學生及其家長(台灣省都會區)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留卷自填問卷 |
樣本數: | 995 |
首次釋出日期: | 2004年8月3日 |
最新釋出日期: | 2004年8月3日 |
資料用途別: | 研究用, 碩博士論文, 課堂練習, 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 檢查不合理值 |
資料使用說明: | E90052.pdf |
問卷: | E90052q_1.pdf E90052q_2.pdf E90052q_3.pdf E90052q_4.pdf E90052q_5.pdf E90052q_6.pdf |
報告書: | E90052r.pdf |
過錄編碼簿: | |
資料檔格式: | SPSS |
【各期刊或論文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不同,可視需求自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