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針對新移民婦女以及其子女的研究,大多從精神病理的角度,探討其不適應的相關議題。然而,儘管面對許多不利因素,大多數的新移民婦女以及其子女仍舊保有安適的心理健康狀態,顯示出這個族群的強大韌性,值得正向心理學界及實務界探討這個現象可能的機制。本研究的目的,在於耙梳新移民婦女以及其子女的韌性前趨因素,並釐清韌性對於安適幸福感之作用。結合班度拉的相互決定論以及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廣泛地自個人、家庭、社會/文化的層面,篩選出預測新移民婦女以及其子女韌性的最佳因素組合。
為了釐清因果關係,本研究採縱貫式設計,以問卷調查法蒐集二個波段的資料。研究樣本自中部五個縣市之國中、小學,以「按規模大小成比例的機率抽樣」方式選取;並由各縣市與新移民婦女福利有關之非營利組織,選取符合資格之新移民婦女,作為補充樣本。本研究評估新移民婦女及其子女四個面向之安適幸福感指標(安適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心理不適),並廣泛蒐集五項個人層面的因素(認同、人格、自尊、自我效能、情緒調適能力)、三項家庭層面的因素(家庭功能、婚姻適應、雙親教養)、以及七項社會/文化層面的因素(歧視、污名化、社會支持、社會經濟地位、三種文化適應壓力),透過風險分數以及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的分析方法,建構新移民族群韌性的最佳組合與側寫。而以複迴歸模式探討韌性對各個安適幸福感指標的主效應,並檢視韌性的調節角色。此外,本研究亦以Sobel Test 進行中介分析,瞭解韌性在前趨因素與安適幸福感之間的作用。本研究的結果,將可以幫助學界及實務界瞭解新移民族群韌性產生之機制,藉以成為未來規劃促進新移民族群心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政策之重要參考。
提供單位: |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所) |
計畫主持人: | 楊浩然 |
研究主題: | 家庭研究 教育研究 健康醫療 社會福利 環境與氣候變遷 族群 經濟活動 |
計畫委託單位: | 科技部 |
計畫執行期間: | 2016年8月1日 ~ 2019年7月31日 |
調查執行期間: | 2016年8月1日 ~ 2019年7月31日 |
母體定義: | 中部地區國中小學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面對面訪問, 留卷自填問卷 |
樣本數: | 690 |
首次釋出日期: | 2025年2月25日 |
最新釋出日期: | 2025年2月25日 |
資料用途別: | 研究用, 碩博士論文, 課堂練習, 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 檢查不合理值 刪除可識別個人身份資料 |
資料使用說明: | E10535.pdf |
問卷: | E10535q.pdf |
報告書: | E10535r.pdf |
過錄編碼簿: | E10535c.pdf |
資料檔格式: | SPSS |
【各期刊或論文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不同,可視需求自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