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一向被認為是容易慢性化且預後很差的疾病,處遇著重在控制與維持;然而在1980年代另一種聲音出現了,一些親身經歷復元的精神病患為文撰寫自 己的復元過程與對於醫療體系的感受和建議。另一方面,幾個長期追蹤研究顯示精神病患痊癒或是好轉的比例在46-68%之間,顛覆了過去的觀念。過去十幾 年,西方復元的相關研究對於復元過程已有一些研究發現,但是仍在持續研究當中,相關文獻提及在精神復健過程中「希望」的重要性,且復元者對於其他同儕的鼓 舞。台灣對於復元的面向未曾觸及,因此本研究以兩年的時間進行兩項相關的研究:首先尋求有復元經驗者與其重要他人,以質化方法了解其目前的復元結果、復元 過程、以及復元的促進與阻礙因素,共完成22位復元者與10位照顧者之深度訪談。第二年則完成15位對復元者進行一次訪談(共兩次)以探索期間的變化,重 要他人則只訪談一次;第二年則經由普查方式進行精神醫療機構與復健機構專業人員的精神復健態度與復健原則落實度之研究,醫院部分共寄出3479份問卷,回 收817份問卷,廢卷74份,回收率為23.48%,有效問卷共有743份;復健機構部分共寄出440份問卷、回收共143份、廢卷有7份、回收率為 32.5%。由復元者的訪談整理出有4位符合Spaniol等人(2002)所描述的「超越障礙」、6位屬「與障礙共存」、5位則為「與障礙對抗」。影響 復元的因素包括藥物有效性、精神醫療專業人員的激勵與關懷、家人的各項支持與不放棄、復元者個人正向樂觀與堅毅的人格特質、發展出有效的因應藥物副作用方 法、工作帶來自信與人際網絡、宗教的靈性啟發和關懷支持、愛的關係豐富生命與引發責任感。阻力因素主要為醫療體系方案保守和不夠多元、藥物副作用與擔心社 會歧視眼光。在精神復健態度與落實度方面,認同度與落實度差異最大的前三項是倡導社會變遷、運用環境資源、增強權能。影響醫療專業人員復健態度的主要因素 為:促進醫院處遇計畫含括精神復健、參加研討會、衛生署法規和措施支持度、醫師較OT為差;復健態度乃是復健原則之落實的最重要自變項,年齡、醫師、醫院 出院計畫對於精神復健之重視程度、閱讀相關文章書籍也是顯著變項。本研究之模式無法顯著解釋復健機構樣本在復健態度之差異;精神復健態度越正向、閱讀相關 文章書籍、擔任個案管理員則復健機構專業人員之復健原則落實度越高。根據兩年的研究發現,筆者呼籲醫師與醫院主管含括精神復健於醫院的處遇和出院計畫之 中、加強環境資源之運用、與協助維持與增強家人對精障者之支持等。
提供單位: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所) |
計畫主持人: | 宋麗玉 |
研究主題: | 族群 健康醫療 家庭研究 |
計畫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計畫執行期間: | 2004年8月1日 ~ 2005年7月31日 |
調查執行期間: | 2004年12月20日 ~ 2005年3月20日 |
母體定義: | 精神醫療單位與社區復健機構的專業人員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郵寄自填問卷 |
樣本數: | 743 |
首次釋出日期: | 2007年8月1日 |
最新釋出日期: | 2007年8月1日 |
資料用途別: | 研究用, 碩博士論文, 課堂練習, 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 檢查不合理值 |
資料使用說明: | E93016.pdf |
問卷: | E93016q.pdf |
報告書: | E93016r.pdf |
過錄編碼簿: | |
資料檔格式: | SPSS |
【各期刊或論文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不同,可視需求自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