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第一年旨在調查不同領域(人文、商管、設計及理工科等)學生在不同取向之科學想像力表現(圖形 vs. 語文),作為規劃第二年跨領域課程模組之參考;第二年以師資培育中心為實驗場域,將設計思考教學模式融入跨領域課程模組,配合落實校園內外整合實作環境的建置,從跨領域合作與動手做等方向所構思之創意,落實為可實現的原型;此外,為了達到師資培育生多元學習,亦舉辦多場與跨領域課程相關的專題講座、工作坊以及跨領域課程教案競賽,作為臺灣未來教育及跨領域關鍵能力培育之推動依據。本研究在課程教學實驗設計採用準實驗單一組前、後測設計;資料分析方法包括訪談與觀察紀錄的質性分析、Rasch測量模式分析、相依樣本t test等。其研究結果除了能有助於培育學生成為未來所需的π型人才,亦能幫助跨領域課程模組教師團隊能跳脫日常框架,培養並提升其創新教學思維,作為臺灣未來教育及跨領域關鍵能力培育之參考依據。 本研究以南台灣某科技大學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通識教育課程的學生為主,共分為人文藝術領域、社會科學領域、自然科學領域等三個領域,分別從三個領域中隨機挑選14門課程於2017年8月1日至12月30日進行問卷施測,共有621位學生接受施測,扣除無效樣本後,有效樣本616位學生。
提供單位: | 南臺科技大學教育領導與評鑑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 |
計畫主持人: | 王佳琪 |
研究主題: | 教育研究 |
計畫委託單位: | 科技部 |
計畫執行期間: | 2017年8月1日 ~ 2019年11月30日 |
調查執行期間: | 2017年8月1日 ~ 2017年12月30日 |
母體定義: | 以南台灣某科技大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母體為科技大學學生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留卷自填問卷 |
樣本數: | 616 |
首次釋出日期: | 2024年12月1日 |
最新釋出日期: | 2024年12月1日 |
資料用途別: | 研究用, 碩博士論文, 課堂練習, 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 檢查不合理值 |
資料使用說明: | E10645.pdf |
問卷: | E10645q.pdf |
報告書: | E10645r.pdf |
過錄編碼簿: | E10645c.pdf |
資料檔格式: | SPSS |
【各期刊或論文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不同,可視需求自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