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4年10月1日
最後更新:2024年10月1日 10:13
點擊次數:73
每年的七至九月是颱風生成的高峰期,第18號颱風「山陀兒」昨晚(9/30)已經發展為強度颱風,預計明天將從南部登入。
根據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TSCS)第七期第五次「科技與風險」組(2019)的資料,民眾最主要是透過「電視」獲取颱風及水災的相關資訊(83.3%),其次則是從社群媒體、新聞APP等「網路」(69.7%)管道。
身在颱風、地震頻繁發生的臺灣,民眾面對災害會如何防範呢?根據TSCS的資料,第六期四次「風險社會」組(2013)的調查,民眾主要的準備工作是「將汽機車或家用物品移往安全地點(57.4)」。而TSCS第七期第五次「科技與風險」組(2019)則揭示,民眾的準備工作不再集中單一種類型,例如選擇「投保災害保險」、「準備防災包」、「參加災害應變演練」的比例皆超過2成,相較於過往著重於確保物品安全,民眾提高更多防災意識的預防與行動。
然而,選擇「都沒有」的比例也從28.6%微幅上升至30.9%,是否是因為不同的居住環境,影響防災準備的差異呢?住在透天厝、大樓或平房的民眾,面對災害時,會有哪些有所不同的準備工作呢?
面對不同災害,政府須確保民眾都能有效接收相關資訊外,大家共同做好各項防範工作也至關重要。
參考訊息
Mor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