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建構社區能力與社區生活品質量表,並依據所建構的量表,對台灣640位社區發展協會的領導者施測,以瞭解台灣社區之社區能力與社區生活品質的狀況,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促進社區能力與社區生活品質的相關建議。
編製完成之「社區能力量表」包括靜態與動態社區能力兩種類型,靜態能力有52個題項,並區分為五個面向,包括社會資本(關係力)、人力資本(人資力)、財 物資本(財物力)、環境/生態資本(環境力)、以及文化資本(文化力);動態能力有40個題項,並區分為四個面向,包括社區參與(參與力)、網絡連結(連 結力)、領導者/權的發展(領導力)、以及社區組織的發展與操作(組織力)。
編製完成之「社區生活品質」包括客觀、主觀及個人生活品質等三類。客觀社區生活品質有44個題項,區分為四個面向,包括公共參與、人文教育、經濟發展、及 居住環境;主觀社區生活品質有27個題項,區分為社區參與、社區關係、以及社區環境三個面向;個人社區生活品質有12個題項,僅有個人生活一個面向。
「社區能力量表」與「社區生活品質量表」施測結果顯示,在社區能力方面,台灣社區之動態能力的表現高於靜態能力;靜態能力的五個面向中,以關係力的表現最 佳,人資力次之,文化力相對較弱;動態能力的四個面向中,以領導力表現最佳、組織力次之,參與力與連結力相對較弱。在社區生活品質方面,個人生活品質高於 客觀和主觀社區生活品質,且主觀社區生活品質相對上高於客觀社區生活品質;客觀社區生活品質的四個面向中,以公共參與表現最佳,人文教育次之,經濟發展表 現相對較弱;主觀社區生活品質的三個面向中,以社區參與表現最佳、社區關係次之,社區環境表現相對較弱。
就社區能力、社區生活品質與個人生活品質三者之間的關係而言,無論是靜態社區能力或動態社區能力的各個面向,皆與主、客觀社區生活品質與個人生活品質有顯著關聯性,彼此之間可能存在著良性循環效果。
本研究依研究發現與討論的結果,提出七項有助於社區能力與社區生活品質的相關建議:(1)以發掘社區優勢/資產介入社區經營;(2)以開發社區志工厚植社 區能力;(3)以提昇社區連結力建立夥伴關係;(4)以鼓勵社區活動提昇社區能力與社區生活品質;(5)以設置專職人力活絡社區功能;(6)以發展鄉村產 業縮短城鄉落差;以及(7)以發揮社區能力與社區生活品質的良性循環帶動社區發展。
提供單位: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
計畫主持人: | 黃源協 |
研究主題: | 經濟活動 環境與氣候變遷 教育研究 族群 住宅 社會福利 量表 |
計畫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計畫執行期間: | 2009年8月1日 ~ 2011年7月31日 |
調查執行期間: | 2010年9月13日 ~ 2011年7月20日 |
母體定義: | 台灣地區(不含外島、離島)立案之社區發展協會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面對面訪問 |
樣本數: | 640 |
首次釋出日期: | 2013年8月1日 |
最新釋出日期: | 2013年8月1日 |
資料用途別: | 研究用, 碩博士論文, 課堂練習, 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 檢查不合理值 |
資料使用說明: | E98045.pdf |
問卷: | E98045_1q.pdf社區能力建構問卷 E98045_2q.pdf社區生活品質問卷 |
報告書: | E98045r.pdf |
過錄編碼簿: | |
資料檔格式: | SPSS |
【各期刊或論文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不同,可視需求自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