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關青年失業與就業現象開始受到媒體與民意代表的關心,而成為社會議題,行政院也推出「促進青年就業計畫」、「曙光計畫」,試著在青年就業╱失業 課題上有所著力。而到底台灣的青年失業現象如何呢?從行政院主計處所公布的年齡別失業率來看,15-24 歲的青年失業率,也都在總失業率的二倍以上,尤其2001、2002 年的青年失業率已達10% 以上,這個數字雖不如法國(20%)的嚴重,但不亞於美、英、德、日。甚至由於台灣高等教育的普及與教育年度的延長,在研究所畢業或男性服完兵役的25 歲來看,25-29 歲組的失業率也都高於總失業率。此意涵著台灣或也存在著青年就業不易的現象。又進一步依青年失業者未就業的原因中,有接近50%的受訪失業青年表示,其主 要原因為沒有工作機會(15-19 歲組、20-24 歲組、25-29 歲組的回答分別為48.29%、48.57%、47.44%)(行政院主計處,2003b)。就此而言,青年就業╱失業現象,或在台灣社會已成為值得進行 深入的討論。勞動市場風險與非典型就業已是西方國家所關心的重要議題,但是台灣對這個現象的研究仍相當不足。目前,在台灣雖然已有學者開始關心非典型就 業,不過主要關注在幾個方面:第一、探討勞動市場彈性化、和非典型就業的發展(潘玉瑛,2002:5-16);第二、從企業的角度,探討企業運用非典型勞 工可以彈性運用人力,並且降低成本(陳錦慧,2001:1-3);第三、從勞工的角度,探討經濟全球化下勞動風險的提高與增加,相對於全職、穩定的工作, 非典型就業所帶來不安全、不穩定的就業狀態(李易駿,2002:129-134)。青年的勞動市場風險研究亦在近年來開始受到關注,如林佩瑤 (2003:2-6)以及曾敏傑、林佩瑤(2005:2-3)利用政府統計資料,分析非初入職場、有工作經驗的15 至24 歲青年勞動力,其近十年的失業狀況與變遷趨勢。亦有部分研究者開始探討各工業先進國家青年的就業政策與就業服務,以作為台灣青年就業政策的參考(郭振 昌,2003:121-123;陸宛蘋、吳芝嫻,2004:10-17)。但是,這些研究都仍著重在青年失業的部分,有關於青年非典型就業的研究仍然欠 缺。簡言之,雖然青年失業現象已是各工業先進國家的重要社會問題之一,也是當前社會政策研究所持續進行的重要主題,而台灣對這個現象的研究仍相當不足,甚 至吾人對最基本的問題:台灣的青年失業情形是否是有其嚴重性,是否可稱為問題?青年對這種就業╱失業現象的勞動市場的態度與詮釋為何?台灣的青年失╱就業 現象與特性為何?以及進一步地說,這些現象是否應進一步採取社會政策的干預,都無法從現存的文獻資料中來回答,而突顯本研究的必要性。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台灣青年失業的情形、台灣青年對失業現象的勞動市場態度與詮釋為何、台灣青年就業╱失業的特性為何、針對青年就業╱失業現象應採取何種社會政策的干預。其研 究目的分別如下:一、從青年就業的議題脈絡中,探討台灣的青年就業與轉銜現象,並討論青年轉銜(youth transition)中的個人選擇機會與結構限制。二、瞭解青年為何從事非典型工作和青年在非典型位置中的就業經驗,以及青年對非典就業經驗的詮釋。 三、探討非典型就業青年在勞動市場風險下的就業經驗,以及所面臨的困境,並關注於求職歷程、過去的就業風險-非典型工作與失業經驗、就業現況等。
提供單位: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系 |
計畫主持人: | 古允文 |
研究主題: | 經濟活動 教育研究 傳播媒體 勞工就業 政治 社會福利 |
計畫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計畫執行期間: | 2006年8月1日 ~ 2007年7月31日 |
調查執行期間: | 2006年8月1日 ~ 2007年7月31日 |
母體定義: |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無法判斷 |
樣本數: | 2493 |
首次釋出日期: | 2009年11月13日 |
最新釋出日期: | 2009年11月13日 |
資料用途別: | 研究用, 碩博士論文, 課堂練習, 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 檢查不合理值 |
資料使用說明: | E95003.pdf |
問卷: | E95003q.pdf |
報告書: | |
過錄編碼簿: | |
資料檔格式: | SPSS |
【各期刊或論文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不同,可視需求自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