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 管「預期」(主觀機率)(subjective probability) 在許多不確定下的決策模式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實際上受到資訊取得不易的影響,經濟學者多半採用一些強烈但無法證實的假設。例如總體經濟模型中常假設 理性預期,而個體經濟模型則大多利用可觀察到的人口機率分配–生命表(life tables)來分析人們的消費行為。然而,生命表所提供的僅是民眾平均壽命的估算值,若能根據個人不同的主觀存活機率進行分析,將可更正確地預測個人行 為。
Hamermesh(1985)最早嘗試比較個人主觀存活機率和生命表平均壽命預期之差異。他利用兩套樣本資料,發現主觀存活機率分配比實際存活機率分配 平坦且變異較大,二者並非完全吻合。Hamermesh並指出人們主觀的存活機率會受到親屬壽命的影響。近年來,陸續有許多經濟學者利用美國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HRS)和Asset and Health Dynamics among the Oldest-Old Study(AHEAD)的多期panel資料觀察民眾壽命預期的變化。Hurd及其合作者一系列的研究即認為主觀存活機率具有預測實際死亡率的能力。 Hurd and McGarry(1995)發現擁有高社經地位(例如教育程度、所得和財富)的人,主觀存活機率明顯較高;至於有吸煙習慣的人則傾向持有較為悲觀的看法。 Hurd and McGarry(1997)利用兩期的HRS資料,發現父母親過世以及本身罹患癌症這項新的健康衝擊(health shock)會顯著降低個人的主觀存活機率。Hurd, McFadden and Merrill(1999)隨後針對7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再度證實包括癌症、高血壓、糖尿病或憂鬱症等健康警訊的出現會降低老人們的壽命預期。 Smith et al.(2001)則是採用風險認知的調適模型進行探討。這幾位學者發現吸煙者風險認知的調 整過程有別於非吸煙者。不吸煙或已戒煙的人對壽命的預期會廣泛受到各種健康衝擊的影響,但是有吸煙習慣的人僅感受到罹患與吸煙相關的疾病會降低其存活機 率。Smith, Taylor and Sloan(2000)以共4期完整的HRS panel資料進行實證,仍然發現嚴重的健康衝擊和活動受限程度的加重皆會降低人們的主觀壽命預期。這項實證結論與先前的研究發現頗為一致。
本研究共有三項研究主題:一為探討影響個人主觀存活機率的決定因素;二為分析新的健康衝擊對主觀存活機率變動的影響;三則是檢測健康衝擊、健康知識與健康 行為之關係。在資料蒐集方面,我們將與台北市立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合作,取得2002年7月至12月至該院接受成人免費健康檢查民眾健檢前自我評估的 健康狀況和健康行為資料,以及健檢評估報告中有關受檢者罹患的疾病與各項檢驗結果。根據這份名單,我們將進行健檢後健康行為追蹤和壽命預期的面訪工作。
提供單位: | 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 |
計畫主持人: | 鄒孟文 |
研究主題: | 高齡社會 經濟活動 教育研究 健康醫療 家庭研究 |
計畫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計畫執行期間: | 2002年8月1日 ~ 2003年10月31日 |
調查執行期間: | 2002年7月1日 ~ 2003年5月31日 |
母體定義: | 大台北地區40歲以上成人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面對面訪問, 電話訪問 |
樣本數: | 932 |
首次釋出日期: | 2008年11月1日 |
最新釋出日期: | 2008年11月1日 |
資料用途別: | 研究用, 碩博士論文, 課堂練習, 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 檢查不合理值 |
資料使用說明: | E91068.pdf |
問卷: | E91068q_1a.pdf E91068q_1b.pdf E91068q_1c.pdf E91068q_2.pdf |
報告書: | E91068r.pdf |
過錄編碼簿: | |
資料檔格式: | SAS |
【各期刊或論文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不同,可視需求自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