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目的在發展出台灣社會環境高危險連續性罪犯之危險因子,用以鑑識高危險連續性罪犯(Sexual Violent Predator, SVP)以提供未來診斷、鑑識、治療、監管及刑事法律上的參考。 本研究係以問卷調查法,針對台北及高雄監獄之所有性罪犯,進行全面高危險鑑別因子問卷調查,計得有效樣本640人。 本研究結果有以下之發現: 一、高危險連續性罪犯之突顯特質如下: 在成長背景經驗上,其父母彼此打罵的多;有更多的比率的犯罪史。(包括更多的前科,更多的早發性犯罪史)在人格特質上相較於一次犯,高危險連續性罪犯之情 緒穩定度較低;表達溝通能力較差。在生活習性穩定性部份高危險連續性罪犯較一次犯更常換工作;平日有性幻想習慣的人較多;犯罪前更多比率看A片且在犯案前 有準備的多。在犯案時行為上,高危險連續性罪犯較一次於犯案時有勃起的多;犯案時帶有武器的多;且有較高比率會毆打受害人;而犯案持續的時間亦較長;並在 犯案後有較高比率事後恐嚇受害人及拿走被害人物品以當作紀念。 二、預測高危險連續性罪犯之最適模式 當使用羅吉斯迴歸分析之逐步分析法,選取最適預測的高危險連續性罪犯之鑑別因子,發現有六個變項:案發時會模仿A片情節、案前預備作案、在早期曾被猥褻 過、案發時會取走被害人物品當紀念品、第一次犯性侵害行為被發現的年齡在18歲以下、犯案時毆打受害者,為最具預測力的鑑別因子。仔細分析此模式之變項特 質,亦發現以犯案手法之變項最多、而成長因素中,早期被猥褻過及第一次犯性侵害行為被發現的年令亦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因子。 三、本研究結果呼應Wolf(1984)所提出之性侵害循環模式。 四、本研究之重要性在找出高危險鑑別因子,以發展危險評估量表。
提供單位: |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計畫主持人: | 陳若璋 |
研究主題: | 犯罪研究 家庭研究 量表 |
計畫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計畫執行期間: | 1999年8月1日 ~ 2000年7月31日 |
調查執行期間: | 1999年11月1日 ~ 2000年1月31日 |
母體定義: | 台灣台北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面對面訪問, 留卷自填問卷 |
樣本數: | 640 |
首次釋出日期: | 2010年8月1日 |
最新釋出日期: | 2010年8月1日 |
資料用途別: | 研究用, 碩博士論文, 課堂練習, 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 檢查不合理值 |
資料使用說明: | E89077.pdf |
問卷: | E89077q_1.pdf E89077q_2.pdf |
報告書: | E89077r.pdf |
過錄編碼簿: | |
資料檔格式: | SAS |
【各期刊或論文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不同,可視需求自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