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 童與青少年審美觀念之研究,試圖探討兒童與青少年在處理有關美感物象時的思考與理念。此一問題的研究,可提供兒童與青少年在面對藝術及其生活時,漸進性成 長的訊息。在教學上,教師如果能對此一問題有較深層的認識與瞭解,則其無論是在課程的安排、教材的準備,與策略的運用,必將能更有自信,並為青少年結組與 建構一良好的學習環境。依據國外有關兒童與青少年審美觀念之研究指出,兒童與青少年藝術觀念之成長與其認知之發展有關,並受社會與文化因素之影響。基於此 一認識,本研究試圖經由美感問題之架構,檢視我國兒童與青少年的審美觀念,以提出我國兒童與青少年思考藝術的基本發展論點。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明瞭不 同年齡層之兒童與青少年與美術專業別之大學生有關: (1) 描述繪畫作品時的觀念傾向,(2) 表示喜好繪畫作品時的觀念傾向,(3) 判斷繪畫作品時的觀念傾向,(4) 表示喜好與價值判斷之間的區別。517位學生隨機取樣自台北金門地區之國小1,3,5年級,國中1,3年級,高中2年級,及台北之大學美術專業與非專業學 生。大致上,男、女學生各為半數。研究結果發現, 問題的類型,影響學生所作的評論內容,不同年級層的學生使用不同的審美觀念於描述,表示喜好,與價值判斷等的不同問題。多數的學生傾向於以題材來描述寫實 與表現性的作品,而以視覺要素來描述抽象性的作品;對於表現性的掌握,隨著年級的增長而遞增;當要求大學以下的學生描述繪畫作品時,抽象性與表現性的作品 較寫實性的作品更能引發學生豐富的回應。當面對表現性與抽象性的作品回答喜好與與判斷之問題時,學生較易產生質疑,而述及有關認知與否的想法。不同年級層 的學生對於繪畫作品的喜好與價值判斷的選擇,以及表示喜好和價值判斷的首要觀念之間有顯著性的差別,不因作品類型的不同而有差異;專業別、對於繪畫作品的 喜好與價值判斷的選擇三者之間,只在面對表現性作品時,有顯著的不同,因作品類型的不同而有別;而專業別、喜好與判斷的首要觀念三者之間並沒有差別,不因 作品類型的不同而有別;至於美術專業的大學生在表示喜好與判斷的觀念時並沒有差異。個體理由的表達所呈現出來的觀念,具有穩定性的內在認知結構上的特質。 本研究結果可補充美學家奧詩本 (Osborn, 1971) 有關喜好與判斷之審美學理,並建立我國鑑賞教學之基礎理論。
提供單位: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
計畫主持人: | 陳瓊花 |
研究主題: | 教育研究 兒童與青少年 |
計畫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計畫執行期間: | 1997年8月1日 ~ 1998年7月31日 |
調查執行期間: | |
母體定義: | 高中以下教育階段:台北市與金門地區之公立國民中小學與高級中學 大學美術專業與非專業科系:台北市地區之國立大學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面對面訪問 |
樣本數: | 856 |
首次釋出日期: | 2000年8月1日 |
最新釋出日期: | 2000年8月1日 |
資料用途別: | 研究用, 碩博士論文, 課堂練習, 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 檢查不合理值 |
資料使用說明: | E87089.pdf |
問卷: | E87089q.pdf |
報告書: | E87089r.pdf |
過錄編碼簿: | |
資料檔格式: | SPSS |
【各期刊或論文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不同,可視需求自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