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主要探討吸菸行為的風險知覺以及此種風險知覺與吸菸行為間的關係。在理論上本文依據Prospective Reference Theory(Kahneman and Tversky,1979; Viscusi,1989)將人們對吸菸行為的風險知覺納入消費者的香菸消費決策中,其後假設人們的風險知覺是以Bayesian的學習模式般形成,從而 利用Beta分配來刻畫人們的風險知覺。由於風險知覺與吸菸機率間互為因果,故實證上,本文參照Viscusi(1992)及Madda1a(1983) 的聯立估計模型,以兩階段最小平方法估計風險知覺與吸菸機率間的關係。不過,本文進一步認為風險知覺亦會影響人們的吸菸量,不過吸菸量並不會影響人們對吸 菸風險的看法,所以 本文修改Kenkel(l991a,b)的計量模型,以Tobit聯立模型估計風險知覺與吸菸量間的關係。本文分析的資料是利用臺大經濟系劉錦添教授一項 有關大台北地區環境問題問卷調查資料調查對象為台北縣市十八歲以上具有戶籍之居民。
由估計結果,本文證實吸菸是一項理性但訊息相對受限的行為,人們會經由學習效果自動處理其所擁有的訊息,因此政府可以適量提供相關訊息,但是並不需干預人 們的吸菸行為。就風險知覺而言,人們對於肺癌等較常被宣傳的吸菸疾病風險有高估風險的現象,而人們對吸菸之風險知覺主要受到消費者所接受有關吸菸之訊息的 影響,其中人們事前所知道有關吸菸之疾病種類越多者,以及看過的吸菸危害警語次數越多者,其風險知覺越高而消費者本身的吸菸經驗亦會經由學習模式反向影響 風險知覺,不過吸菸量由於其大小本身並不意含人們所擁有之訊息量大小,所以並不會影響風險知覺。此外,人們傾向于吸菸的機率及吸菸量大小顯著受到風險知覺 之反向影響,而受訪者家中如果有長輩為吸菸者,則該名受訪者其亦為吸菸者的機率也相對較高另外,受訪者如果有飲酒習慣,則其吸菸機率亦相對較高。而人們對 于吸菸的態度,整體來說對其吸菸決策也有顯著的影響,但個別來說,則對吸菸持正向態度者吸菸機率及吸煙量相對較大,而持反向態度者,對吸菸機率及吸菸量的 影響就較不顯著。
提供單位: |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 |
計畫主持人: | 劉錦添 |
研究主題: | 經濟活動 健康醫療 政治 |
計畫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計畫執行期間: | |
調查執行期間: | 1993年12月1日 ~ 1993年12月31日 |
母體定義: | 台北縣市18歲以上具有戶籍的居民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面對面訪問 |
樣本數: | 355 |
首次釋出日期: | 1999年1月18日 |
最新釋出日期: | 1999年1月18日 |
資料用途別: | 研究用, 碩博士論文, 課堂練習, 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 檢查不合理值 |
資料使用說明: | C00030.pdf |
問卷: | C00030q_1.pdf C00030q_2.pdf |
報告書: | |
過錄編碼簿: | |
資料檔格式: | SAS |
【各期刊或論文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不同,可視需求自行調整】